为助力乡村学校艺体教育提质增效,5月8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吴展彪与体育教研室教师梁峰组成调研团队,深入西昌市喜德县光明镇联合小学校,通过实地考察、示范教学、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调研艺体课程开设现状,为优化乡村艺体教育供给精准把脉。
实地走访:洞察艺体教育现状
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学校体育场地与艺术教室,并与该校校长就办学情况进行深入交流。据介绍,联合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250余名学生。近年来,在社会帮扶下新建了艺术教室和悬浮拼装篮球场,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但艺体教育仍面临“软实力”短板 —— 全校尚无专职艺体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课程主要由主科教师兼任,或依赖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专业师资匮乏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关键瓶颈。
课堂实践:播撒艺体教育种子
在示范教学环节,梁峰教师带来以“趣味体能闯关”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利用有限场地创设障碍跑、合作接力等游戏化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在欢乐中提升身体素质。生动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各项闯关任务,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让乡村师生直观感受专业艺体课程的魅力。

深度研讨:共绘发展蓝图
调研团队与学校管理层、教师代表举行专题座谈会,围绕艺体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校方坦诚表示,当前最大困难在于“想开课却缺师资”,希望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在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双方就构建“高校指导+本土创新”的艺体教育模式达成初步共识,提出从课程体系优化、结对指导、教师跟岗学习等多维度推进合作,助力乡村学校打造特色艺体课程品牌。

作为学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研是继信息技术学科帮扶后,针对艺体教育的专项行动。下一步,团队将形成调研报告,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结对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推动建立“高校指导+本土创新”的艺体教育模式,让乡村孩子享受更有温度的艺体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育人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