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质量”的号召,切实解决学生反馈中提到的“照本宣科、过度依赖PPT、课堂互动不足”等问题,3月20日,数学教研室在分院会议室召开专题教研会议,全体教师围绕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黄冉主持,通过问题剖析、案例分享与策略研讨,凝聚改进共识。
会议聚焦学生基础差异大、应用案例不足、数字化工具使用率低等痛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展开分析。基于部分专业单招学生占比高的现状,教师一致认为需强化教学内容的专业衔接性,例如在微积分课程中融入行业典型案例(如金融复利计算、工程最优解设计),通过实际问题驱动知识理解。同时,针对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提出增设阶梯式问题链与分层习题,并设计小组协作任务,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探究。其次,关于教学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教师们分享了多种创新方法。一是利用PPT动态演示函数图像演变过程,结合高漫写字板实时推导公式逻辑;二是通过Desmos图形计算器动态展示心形线的生成过程,增强几何直观性;三是借助Wolfram智能计算器快速验证复杂方程解,提升课堂效率。此外,板书设计也被重新强调,要求核心公式推导“必写黑板”,结合AI工具生成思维导图,实现传统与数字教学的优势互补。

为建立长效改进机制,教研室将定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通过问卷与座谈收集反馈,以便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落地见效。
此次研讨会直面问题、务实高效,为数学课堂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路径。数学教研室将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化教学方法创新,助力学生从“学数学”向“用数学”转变,为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夯实数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