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学院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教学科研  |  党建工作  |  师资建设  |  通知公告  |  社会服务  |  学院主站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正文
 
师资队伍简介
03-27   通识教育学院

中文教研室

中文教研室是集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形成"教授引领、副教授支撑、中青年教师协同发展"的梯队结构,承担全校《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通话》等通识核心课程,年均授课覆盖学生超3000人次,致力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语言应用能力。

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团队以"精研善教"为核心理念,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50%,省级普通话测试员4名。

教学成果丰硕。近三年荣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指导师生获国家级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奖项3项、省级奖项9项,实现"以赛促教、以文化人"的教学转化。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建成校级精品在线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教材《国学经典释译 》《应用写作》《 普通话语音训练》。

科研与学科建设。教研团队聚焦"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研究领域,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6项。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作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成员,教研室深度参与“科普进乡村,智慧漫农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计划,组织普通话下乡培训等,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传统文化传播。

中文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新文科"建设,以"厚植文化根基、赋能语言应用、创新育人模式"为目标,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育人高地,为传承中华文脉、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力量。

数学教研室

数学教研室是通识教育学院核心教学团队之一,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形成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阶梯式师资队伍,硕士研究生占比62.5%,高级职称占比25%。团队由中国数学学会会员黄冉领衔,成员由四川省数学会职教专委会理事王小林等组成,构建起教学科研双优型师资矩阵。

教学资源开发。由教研室主持建设,校企双元团队联合打造的《高等数学(第三版)》教材获批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已在全国多所高职院的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并纳入相关科技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实现“教学链-产业链”双向贯通。教材配套建设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累计访问量突破96万人次,形成混合式教学新范式。

产教融合典范团队注重产教融合创新,建设校级数学实验室,开发“数学工具”技能训练模块,突出算法应用与职业能力衔接。

竞赛育人体系累计荣获省级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18项表彰;团队开发的行业典型案例库,入选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与校级课程思政案例,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研室将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数学课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对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支撑。

体育教研室

体育教研室始终秉承"健康第一、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构建"课程教学+赛事育人+健康服务"三维体育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协作精神和三农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教研室汇聚了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硕士研究生7人。团队教师深耕体育教育领域,既有深耕课堂的资深教师,又有擅长赛事指导与科研创新的青年骨干,形成“老带新、专兼融”的发展格局。教师们不仅精研教学,更将服务乡村、传承体育精神的理念融入日常,以行动诠释“以体树人”的责任担当。

教学成果。在教学创新与科研探索中,团队始终立足职业教育特色,取得显著成效。团队荣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主持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门,获校级课堂典型案例1次,参与编制“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校级课题3项。

人才培养。教研室以赛事为平台、以社团为载体,点燃学生运动热情,赋能综合素质提升。指导篮球、足球等6个体育类社团,“兴农杯”篮球比赛、“新生杯”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年均覆盖学生超3000人次;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气排球、“三操一舞”、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四川基层赛)、贡嘎杯篮球、足球等赛事,共斩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彰显职教学子的竞技实力与拼搏精神。

体育教研室将矢志不渝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服务乡村振兴、赋能健康中国”为使命,深化“体教融合”发展路径,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业技能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艺术教研室

艺术教研室秉承"立德树人、以美培元"教育理念,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构建"课程育人、实践创新、科研赋能、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美育体系,面向全校学生主要开设《书法鉴赏》《摄影美学》《美术鉴赏》《艺术概论》《音乐鉴赏》《影视鉴赏》《农业美学》《天府农耕文化-书画》《天府农耕文化-音乐》等课程,将课程思政与农业特色有机融入美育全过程,形成具有鲜明农业职业教育特色的美育育人模式。

师资团队教研室汇聚高水平美育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在读博士1名、高级工程师1名),校内跨学科兼职教师6名,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教学科研成果。教学改革领域,团队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平面构成》《园林美术》《钢琴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设计构成基础》《园林设计基础》《园林艺术基础》等教材或专著的编写;获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两项;指导学生斩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摄影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摄影、绘画一等奖,书法二等奖。

社会服务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累计参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企、农业精英人才、回乡大学生创业团队等项目,累计社会服务20万余人次。团队主持完成《创意农业与品牌塑造》《乡村振兴下的创意林盘设计与打造打造》等四门乡村振兴类课程荣获四川省三农金牌培训课程,团队负责人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金牌讲师称号。

立足"新农科"建设背景,艺术教研室将持续深化"农耕文化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贡献美育力量。


关闭窗口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教师风采 
 联系我们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德通桥路392号
邮编:611130      ICP备案号:
蜀ICP备11019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