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西中学的一群孩子们还沉浸在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中。川西坝子的落英缤纷、房前屋后的成群鸡鸭、垂柳树下的蛙叫蝉鸣、春夏秋冬的耕种收获、左邻右舍的守望相助……农时农事场景一幕幕呈现在城里的孩子们面前,既增长知识又有趣好玩。
作为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篇之作,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时教育活动,在成都市锦西中学拉开帷幕。学院师生为大家端上了精心准备的第一个农时教育“套餐”,老师以农时知识和春季作物为重点,向大家传授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和农耕常识,讲解常见的春季作物生长规律和种植科普。锦西中学的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那些曾经在父辈母辈中切身经历过的生产劳动,生动再现在城里的孩子们课堂上,那些很少听闻的自然风景和农村趣事深深吸引了他们。
园林艺术协会、花卉盆景协会的学生以自己学习实践的经历,特别是亲近自然深入田间的体会,把这些“小园艺师”们带入美丽、有趣的农业世界。一年分四季,春夏和秋冬,春天播种,种子发芽,秋有收获,这些亘古不变的农业文明和蕴含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豇豆、辣椒这些成都最常见的蔬菜该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间苗,遇到了病虫害该怎么办,成了课堂中讲解的重点。阳台农业是怎么回事,家庭番茄该怎么搭架,红掌等水培植物该怎么养护,也成了小园艺师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小园艺师们,他们不断的举手提问。有的同学问,一般的土壤和营养土有什么区别呢? 有的问,种辣椒时需要浇很多水吗?还有的问,番茄得多久才能发芽?大学生们在普及农业知识的同时,告诉小园艺师们要在合适的时间播种,根据作物喜阴喜阳、喜湿喜干的属性进行栽培。
学院师生们想得很周到,在课堂讲授之后,还安排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小园艺师们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喜欢的作物进行亲自动手栽培。学院分成若干学生社团,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对小园艺师们进行跟踪指导。在后续活动中,学院还将联手锦西中学举办“我是种植小能手”比赛活动,将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扎根土壤、落到实处,增进中学生们懂农事、爱劳动的朴素情感。
近年来,教育部已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和金牛区合作,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将农时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以大社团牵手小社团的方式,在锦西中学开展“知农时、懂农事、爱劳动”为主题的农时教育系列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该项活动也是学院“社团+志愿服务”模式的有效探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有效发挥社团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作用。下一步,双方还将以农时教育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大中学生劳动实践成才活动,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双向教育的新途径、新经验。

